我的课堂我作主,我的人生我把握
------小组建设之激励作用的反思
贺龙高级中学 周爱
2013年11月底,我接到学校的通知,要我接手带高一(15)班。由于之前的半个月是我们的张帆校长带本班的地理,我对本班的情况一无所知,突然来到这个班,没有任何心理准备。只是在这个班开之前,老师学生们的议论很大,甚至还传出“小白鼠”之称。也就是最差的班级中最差的学生。
带着忐忑的心理进入这个班级,没有想到的热烈掌声,只有平常的讲话声音,甚至有学生看我一眼后嘀咕一声:看看,校长也不愿教我们。我说明了来这个班级的原意:我是第一批被学校进行“高效课堂”培训的老师之一,所接受的教学理念和本班的本意是一样的,而张校长公务繁忙,我相信我会陪同大家度过愉快的三年。
一(15)班在班主任黄祥志老师的带领下,随机分组,小组培训,荐选班干部,班干部培训,班级文化建设,小组文化建设,各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等等,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,在班级文化墙上看得出学生最新的表现动态。
在我的课堂上,前一个星期,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,下一个星期后,上课时已开始失去了以往的活泼和踊跃,一上课他们就无精打采的,头也不抬,嘴也不张,有时一个问题教师问几遍好像没他们的事一样,不予理睬,即使是回答也是有气无力的。上课死气沉沉,导学案做得乱七八糟,并不用心做,课堂展示时小组成员互相推诿不积极。甚至有学生公开讲扣分无所谓,让组长着急吧!有些组长也跑到我这里来吐苦水,甚至不想干了……这就是我们学来的高效课堂吗?我不敢相信北门中学生里我们学到的是真的了,可是事实是人家是成功的。
我们的问题在哪里?带着这个疑问我回顾自己平时上课的情形,又和本班其他几个老师进行探讨,听取几个小组长,学生代表谈了他们的问题和困惑。这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和我们的评价无效有关系,我班的评价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,评价虽然到组也到个人,但学生差距很大,总只有几个成绩好或者性格开朗的学生的积分增加,时间长了,他们没有竞争对手,也就没有积极性,而成绩差的或者是性格内向的就更加没有机会,也就慢慢地脱离了小组,同时评价只在课堂表现没有关注学习过程。
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。从学生出发,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、兴趣、基础、能力出发,变教中心为学中心,、如何做到每一个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均衡发展?因为小组之间的距离若太大,等级较弱的小组也就失去了动力,没有了自信;反之,小组之间差距小了,学生们的竞争就越强烈,他们的潜能也才能发挥到最大。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反思和探讨的。
在我的课堂上,我跟班主任商量后,我的课堂我做主,一个星期对学生的了解,有的给爱关怀,有的则给学习上的应有的帮助,具体上的措施是针对本班女生少,上课展示的也少,而内向的男生也不少,所以只要在我的课堂上,每次的第一个女生展示的至少七分,男生是至少五分,经常展示的则是至少三分,只要质疑的学生至少一分,经常展示的若无效则没分。慢慢地,我把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,他们的竞争激情再次出现了,看着他们的变化,我打心里高兴,随时时间的推移,可能新的问题又会出现,但是只要师生同心,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