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笔记去哪儿
湖北省洪湖市贺龙高级中学 地理组 周爱
北门中学的“高效课堂”学习之旅及贺龙高级中学“高效课堂”的校本培训,使我更加意识到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比传统授课方式更能有效的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,所谓“学案导学”是指以学案为载体,以导学为方法,教师的指导为主导,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,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模式。
高一新生进校时是不分文理科,我们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学习,学生九门学科,学习压力比较大,再加上刚从初中转到高中,仍然习惯性将地理定性为小科,不予以重视。所以我们的教学进度非常慢,直到十月中旬才将必修一第一章《行星地球》结束,文理分科之后,选择文科的学生开始重视政史地,这也正是我们导学案开始使用,在“学案导学”教学过程中,逐步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新式教学,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,积极参与。
“金无赤足”,《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》讲解完毕后,导学案的实践操作中,我发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很大区别:以前传统教学中,老师灌输的知识点,学生会在课本上做好相应的记号和笔记,尤其是补充的内容。导学案的使用,再加上教学进度比较紧促,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预习了课本之后,将重心偏向于导学案,先完成自己全部会的知识点,然后完成同学们相互探讨之后认可的知识点,还有一些则是学生需要老师补充的讲解的部分,他们会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将笔记整理好在导学案上并非课本上,一堂课结束后,课本上除了一些双色笔做的记号就没有其他。
在展示课堂上,大部分学生只有听展示者的讲解,并随时准备着思考置疑,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笔记的整理,如果笔记记载速度较慢的同学,导学案上会有很多的漏洞。紧促的一堂课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,学生来不及对本节课内容的消化和整理,又要忙碌下一堂课型的准备活动,高一的新生独生子女多,多数在家里处在“小皇帝”的地位,娇生惯养、我行我素、优越感强,大多还没有整理资料的习惯,时间一长,导学案也会不翼而飞。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虽然学生理解能力增强,但也抵不上匆匆流逝的时间,导学案的丢失,课本笔记的空白,让学生焦头烂额,不知所措。
针对课本笔记的空白及导学案的丢失的问题,我采取了应急的措施:随时抽查,及时收发。
1、 随时抽查:每堂课我灵活把握,给学生留出整理笔记的时间,随时敦促和抽查学生完成情况,如果有学生被发现没有把笔记整理在课本上,就陪守在这些学生身边,直到他把笔记整理好,除此外,有的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强,便当众表扬以示范其他学生。
2、 及时收发:每一堂新课的结束,便会提醒地理科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收集学生完成的导学案,并及时评改,给A,B,C,的不同的等次,做的最好的小组酌情给分,个人优秀另外算分。
两个月的实践和摸索,师生对话,生生对话,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下建立的导学模式,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,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、富有个性的学习。“不翼而飞”的笔记也慢慢回到课本上,学生们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,如果没有抄笔记,用书夹整理好自己的导学案,自己依据学案就能复习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