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有高考生”之家长宝典
一、家长的理念
1、对孩子有信心,相信孩子能取得预期成绩。
自信的孩子复习和考试期间的情绪稳定,学习和考试效率高;信心不足的孩子情绪紧张焦虑、忧心烦躁,会降低学习效率。
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,这种乐观的信息会慢慢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也自信坚强起来,这种状态是最有利于考试正常发挥的。
所以记得对孩子说:
“你复习这么扎实认真,我相信你能正常发挥”
“考出了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.”
2、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,可以缓解考试的压力。
对孩子期望过高是形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,而考试焦虑的孩子是不可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的,考试焦虑会导致记忆卡壳、思维阻抑、大脑混乱,当然不能正常发挥了。
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在谈到考试压力时都说:“我是全家的希望,高考要是考砸了怎么办?”、“父母对我这么好,班都不上了,请假陪我,每天的菜从三个变成了六个,我不能辜负了他们,压力好大啊。”压力过大必然引起焦虑,焦虑影响复习和考试效率。
所以对孩子说:“我对你的期望就是考试正常发挥,不管考得如何,我们都不怪你。”
3、对老师有信心,信任老师。
家长平时信任老师,高考还是选择信任老师。因为老师们都是经历了很多轮高考的,有丰富的备考经验。如果我们平时觉得老师们很认真负责,有职业道德感,高考就更应该信任老师。
别的都不说,至少老师和我们的家长孩子是有共同利益的,如果高考没考好,老师也是很没面子的。
如果家长在孩子高考期间,在外面到处打听小道消息,给孩子买各种复习资料,就打乱了老师和孩子有计划有节奏的复习。
二、家长的做法
1、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。
家长平时干嘛现在还干嘛,不要专门请假回家照顾孩子;
不要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补药;
不要在孩子复习时频繁进出他的房间,又送水果又送牛奶;
不要对孩子天天讲道理,天天批评。
否则家长会把自身的紧张焦虑传递给孩子,使他们时刻处在压力之下。维持家里平时的正常生活秩序,孩子看到家长心态平和,情绪也会稳定下来。
如何拥有平常心,就是家长要从内心深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态度,不关注结果。备考和高考期间也鼓励孩子只需关注自己的过程。
所以对孩子说:
“过程你能控制,要尽力而为;结果你不能控制,要顺其自然。”
“你已经很努力了,这就够了,无论什么结果,我们都接受。”
2、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。
孩子在学校班级的氛围里长时间学习会感到压抑紧张,而宽松平静的环境能消除疲劳,松弛紧张的神经,减轻大脑的压抑感,活跃思维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。
所以建议家长们:
让孩子吃饭或休息时多听听音乐。
每天对孩子有一两次的鼓励表扬,不一定是学习上的,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利用起来。心情愉快学习效率就高。
陪孩子聊天、散步、打球,多沟通交流,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和苦恼说出来。好的倾听者是半个心理医生。
家长可在孩子吃饭、休息时讲讲好玩的事,或让孩子讲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愉快事情。 3、保持孩子心境平和。
孩子备考复习期间尽量避免家庭纠纷。
中高考的那个学期尽量不要变换住所和家具。人重新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,而时间是中高考生最缺的。
复习期间减少亲朋好友的互访,不要在家接待客人,不要在家大声喧哗,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。
4、父母要做一个变压器。
如果孩子自己就很紧张焦虑,我们要帮助孩子减压,对压力很大的孩子,不提出目标,鼓励他尽力而为,不去考虑结果。多和孩子说“你已经很努力了,我们都看在眼里,不要对自己太苛刻,尽力就好。”
这类孩子不适合说什么“平台论”、“起点论”,会导致孩子紧张,考试不能正常发挥。更不要过分渲染考试的艰难和考试后果。
如果孩子状态不好,懒惰消极,对什么都无所谓,可以和他们讨论起点和平台,也可以讨论考试的严重性。对没有压力的孩子可以提出适当的目标,增加危机感。
5、注意孩子饮食卫生。
天气渐热,少吃生冷食物。大型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不要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菜的品种。6、陪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。
三准备:用具准备、交通准备、考场熟悉。
这些班主任老师都会交代,这里只指出一点,大型考试时让孩子对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准备考试用具,家长之后再检查并试用。
7、对于送考的问题,我们建议征求孩子的意见。
是爸爸送还是妈妈送还是爸爸妈妈一起送还是都不送?要先征求孩子意见。有的孩子需要父母去打气鼓劲,有的孩子想一个人安静等待,因人而异。
8、大型考试那几天家长不要和孩子谈论成绩,陪孩子散步聊天就可以了。
两场考试期间,家长建议孩子考完一场丢掉一场,只关注下一场。
如果上一场考砸了,家长可以劝告孩子“事情已经那样了,胡思乱想没有用,集中精力把下一场考好,尽力弥补。”
沙市中学心理辅导中心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